近年來,國家一直將“糧食安全”放在糧食建設的重要位置,更是在“十九大”中提出“確保國家糧食安全,把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。由此可見,確保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根基,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。糧食流通是糧食安全的基礎,糧食收購作為糧食流通的環節,其過程對糧食質量等級的評定不僅決定糧食在流通中的角色與作用,更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。因此,糧食入庫時,質量檢驗數據是否真實可靠至關重要。
然而,傳統收糧方式環環人工操作,過程復雜費時,每到收糧旺季,收購質量難以保障。因此,隨著“物聯網+科技”的興起,在國家“科技興糧”的口號下,數字化糧庫得以應用———將糧食作業信息實時傳遞、儲存,實現了糧庫管理信息化的無縫對接。但眾多承儲企業發現,在數字糧庫的保駕護航下,不達標糧入庫的現象依然存在,企業損失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。筆者深入調查發現,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:
1、以一卡通為主的數字糧庫只是做到了糧食作業信息傳遞的無紙化,但質量檢樣過程中打印條碼、質檢單、樣品裝入密封袋以備抽檢或復檢依然運用傳統的方式。糧食化驗什么等級,扣多少水分,扣多少雜質,仍然由質檢員這個“位低權重”的職位把握;
2、售糧人手持信息卡,在質檢、過磅等環節交給工作人員,由工作人員刷卡后做信息關聯,這種面對面交流的方式,依然會存在質檢放水的現象,且檢驗數據無法溯源,企業、糧庫只能啞巴吃黃連。
可見,數字糧庫雖將糧食作業信息電子化,忽略了對人情的監管。但筆者通過走訪發現,某大型企業在使用的“樣品檢驗自動傳輸系統”,在信息電子化的基礎上,將物聯網與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結合,令檢驗全程監管智能化:
?內置FRID芯片的“電子盛樣盒”自動盛裝、傳遞樣品,保證樣品外觀一致性,同時將樣品與糧車、檢驗結果自動關聯。
?樣品盒通過自動化方式在傳遞過程亂序,被隨機打亂順序的樣品,使得質檢員無法識別樣品來源車輛;混入標樣,因按設定的概率添加標準樣品與實際待檢樣品混和,可驗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。
?樣品電子信息與質檢員工卡綁定,檢驗結果可追溯。
“樣品檢驗自動傳輸系統”,可做到無人值守、自動接樣、傳樣,依據自動化設備大幅提高樣品傳遞速度,并在傳遞過程中對樣品進行“亂序”、“混樣”處理,徹底屏蔽糧食所有人信息與檢驗結果的關聯,使得質檢人員面對的樣品一無來源可辨,二有標樣作為監管,實現對檢驗人員工作過程的電子自動監管及結果溯源,實現糧食質量檢驗監管智能化、數字糧庫的升級,是智能收糧的新突破。
公司主要產品有清糧機、谷物風選機、新型糧食振動篩選機,不同型號的輸送機、裝倉機、扒谷機等為我公司拳頭產品。登高輸送設備、高效圓筒篩、高效振動篩、負壓谷物風選機、正反轉輸送機、鏈板式輸送機、集裝箱輸送機等十多項產品先后獲國家專利。